Browsed by
月度归档: 2015年4月

Docker基础技术:Linux CGroup

Docker基础技术:Linux CGroup

filter前面,我们介绍了Linux Namespace,但是Namespace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环境隔离的问题,这只是虚拟化中最最基础的一步,我们还需要解决对计算机资源使用上的隔离。也就是说,虽然你通过Namespace把我Jail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了,但是我在其中的进程使用用CPU、内存、磁盘等这些计算资源其实还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所以,我们希望对进程进行资源利用上的限制或控制。这就是Linux CGroup出来了的原因。

Linux CGroup全称Linux Control Group, 是Linux内核的一个功能,用来限制,控制与分离一个进程组群的资源(如CPU、内存、磁盘输入输出等)。这个项目最早是由Google的工程师在2006年发起(主要是Paul Menage和Rohit Seth),最早的名称为进程容器(process containers)。在2007年时,因为在Linux内核中,容器(container)这个名词太过广泛,为避免混乱,被重命名为cgroup,并且被合并到2.6.24版的内核中去。然后,其它开始了他的发展。

Linux CGroupCgroup 可​​​让​​​您​​​为​​​系​​​统​​​中​​​所​​​运​​​行​​​任​​​务​​​(进​​​程​​​)的​​​用​​​户​​​定​​​义​​​组​​​群​​​分​​​配​​​资​​​源​​​ — 比​​​如​​​ CPU 时​​​间​​​、​​​系​​​统​​​内​​​存​​​、​​​网​​​络​​​带​​​宽​​​或​​​者​​​这​​​些​​​资​​​源​​​的​​​组​​​合​​​。​​​您​​​可​​​以​​​监​​​控​​​您​​​配​​​置​​​的​​​ cgroup,拒​​​绝​​​ cgroup 访​​​问​​​某​​​些​​​资​​​源​​​,甚​​​至​​​在​​​运​​​行​​​的​​​系​​​统​​​中​​​动​​​态​​​配​​​置​​​您​​​的​​​ cgroup。

主要提供了如下功能: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68 人打了分,平均分: 4.24 )
Loading...
Docker基础技术:Linux Namespace(上)

Docker基础技术:Linux Namespace(上)

isolation时下最热的技术莫过于Docker了,很多人都觉得Docker是个新技术,其实不然,Docker除了其编程语言用go比较新外,其实它还真不是个新东西,也就是个新瓶装旧酒的东西,所谓的The New “Old Stuff”。Docker和Docker衍生的东西用到了很多很酷的技术,我会用几篇 文章来把这些技术给大家做个介绍,希望通过这些文章大家可以自己打造一个山寨版的docker。

当然,文章的风格一定会尊重时下的“流行”——我们再也没有整块整块的时间去看书去专研,而我们只有看微博微信那样的碎片时间(那怕我们有整块的时间,也被那些在手机上的APP碎片化了)。所以,这些文章的风格必然坚持“马桶风格”(希望简单到占用你拉一泡屎就时间,而且你还不用动脑子,并能学到些东西)

废话少说,我们开始。先从Linux Namespace开始。

 简介

Linux Namespace是Linux提供的一种内核级别环境隔离的方法。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很早以前的Unix有一个叫chroot的系统调用(通过修改根目录把用户jail到一个特定目录下),chroot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隔离模式:chroot内部的文件系统无法访问外部的内容。Linux Namespace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对UTS、IPC、mount、PID、network、User等的隔离机制。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119 人打了分,平均分: 4.54 )
Loading...
Docker基础技术:Linux Namespace(下)

Docker基础技术:Linux Namespace(下)

jail_cellDocker基础技术:Linux Namespace(上篇)中我们了解了,UTD、IPC、PID、Mount 四个namespace,我们模仿Docker做了一个相当相当山寨的镜像。在这一篇中,主要想向大家介绍Linux的User和Network的Namespace。

好,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还剩下的这两个Namespace。

User Namespace

User Namespace主要是用了CLONE_NEWUSER的参数。使用了这个参数后,内部看到的UID和GID已经与外部不同了,默认显示为65534。那是因为容器找不到其真正的UID所以,设置上了最大的UID(其设置定义在/proc/sys/kernel/overflowuid)。

要把容器中的uid和真实系统的uid给映射在一起,需要修改 /proc/<pid>/uid_map/proc/<pid>/gid_map 这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的格式为:

ID-inside-ns ID-outside-ns length

其中: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43 人打了分,平均分: 4.37 )
Loading...
关于移动端的钓鱼式攻击

关于移动端的钓鱼式攻击

phishing-1今天,在微博上看了一篇《微信和淘宝到底是谁封谁》的文章,我觉得文章中逻辑错乱,所以,我发了一篇关于这篇文章逻辑问题的长微博。后面,我被原博主冷嘲热讽了一番,说是什么鸡汤啊,什么我与某某之流的人在一起混淆视听啊,等等。并且也有一些网友找我讨论一下相关的钓鱼式攻击的技术问题。所以,我想写下这篇纯技术文章,因为我对那些商业利益上的东西不关心,所以,只谈技术,这样最简单。

首先说明一下,我个人不是一个安全专家,也不是一个移动开发专家,按道理来说,这篇文章不应该我来写,但是我就试一试,请原谅我的无知,也期待抛砖引玉了,希望安全的同学斧正

关于钓鱼式攻击,其实是通过一种社会工程学的方式来愚弄用户的攻击式,攻击者通常会模仿一个用户信任的网站来偷取用户的机密信息,比如用户密码或是信用卡。一般来说,攻击者会通过邮件和实时通信工具完成,给被攻击者发送一个高仿的网站,然后让用户看不出来与正统网站的差别,然后收集用户的机密数据。

移动端钓鱼攻击点分析

因为钓鱼式攻击并不新鲜,所以我这里只讲移动方面的。

在移动端,这个事情会更容易干,因为移动端有如下特点:

  • 移动端的UI只能有一个应用占据整个屏幕,你只能看到一个应用,而且用户屏幕小,能显示的信息有限,比如浏览器里的网址是显示不全的。这会给钓鱼攻击有很多可乘之机。
  • 移动端的平台有其安全的设计。每个应用都是隔离开的,一个应用无法获取另一个应用的数据。而且应用的下载基本上来说都是来自合法的地方。比如iOS的设备通过App Store下载,每个程序都有自己的签名保证不会被篡改。而且移动端的的应用有各种权限配置,这样也能很大程度提高安全性。
  • 移动端的APP有些有些是收费的,所以自然会有盗版需求,虽然在平台上做了一些安全设计,但是并不完美。用户可以越狱,可以root。这给恶意软件有了可乘之机。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移动端的用户操作,我们重点关注用户控制权的切换过程(因为这是攻击点)

阅读全文 Read More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66 人打了分,平均分: 4.39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