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绩效考核

我看绩效考核

(本来,这篇文章应该在5月份完成,我拖延症让我今天才完成)

前些天,有几个网友找我谈绩效考核的事,都是在绩效上被差评的朋友。在大致了解情况后,我发现他们感到沮丧和郁闷的原因,不全是自己没有做好事情,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做好公司交给的事,一方面,持一些疑义,因为我很明显地感到他们和公司对一件是否做好的标准定义有误差,另一方面,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上的问题也承认。不过,让他们更多感到沮丧的原因则是,公司、经理或HR和他们的谈话,让他们感觉整个人都被完全否定了,甚至有一种被批斗的感觉。这个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因为我也有相似的经历,所以,我想在这里写下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对一些绩效考核的感受。先放出我的两个观点:

1)制定目标和绩效,目的不是用来考核人的,而用来改善提高组织和人员业绩和效率的。

2)人是复杂的,人是有状态波动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轻易否定人,绩效考核应该考核的是事情,而不是人。

我个人比较坚持的认为——绩效分应该打给项目,打给产品,打给部门,打给代码,而不是打给人。然而现在的管理体制基本上都是打给人,而很多根本不擅长管理的经理和HR以及很多不会独立思考的吃瓜群众基本上都会把矛头指向个人,所以,当然会有开批斗会的感觉。

 

举几个例子

为了讲清楚我的上述观点,请让我先铺垫一下,先说几个例子吧,韩寒的例子我就不说了。

苏步青同学在小学时成绩很糟糕,全班倒数第一。

华罗庚同学上学时数学还考不及格,要不是王维克老师的鼓励并让他爱上了数学,他可能也就完全埋没了。

郑渊洁上学时,老师要求写《早起的鸟有虫子吃》,郑渊洁唱反调写《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再加上数学老师发难,于是被开除了。从此郑渊洁没有上过一天学。

列夫尔斯泰大贵族出身,2岁丧母,9岁丧父,16岁上大学,大学三年级自动退学回家进行改革。在青年时期不好好读书,考试不及格,留级。他赌博、借债、鬼混……

这个的例子太多了,我从另一个方面举几个体育运动相关的例子,可能年轻的朋友都不知道,可以问问你们的父母。

80年代,中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体育运动员,比如:体操王子李宁,打破过世界跳高记录的朱建华,还有乒乓球世界冠军马文革,还有羽毛球世界冠军赵建华,记得有一年参加世界比赛,他们全输了,而输的还很惨。于是国内的一些媒体和民众开始骂他们,甚至说他们是民族的败类、耻辱,还有很多人找上门要教训他们……

如果我们把绩效分比做在学校里的考试分,那么你是否会和我一样认为,考试的成绩只能代表这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或理解,而且仅仅在这个时间点,根本不代表这个人根本就不行,更不代表他一直不行。因为挂科太多被学校开除的同学,并不见得这些人在社会上就无活生活下去,反而,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考试成绩好的人还活得好。不是么?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少吗?

所以,当我看到某HR说某老员工——“他今天要不自己离开,未来一年也一定会因为绩效问题而被公司开了的”,除了感到居然有人类可以预知他人未来的可笑之外,我感到是一种悲哀,一种管理体制上的悲哀,我感到了在这HR考评背后一股非常强的暗流和不可见的力量让她干出了这样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好些公司还考评价值观,价值观无可厚非,我觉得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考核价值观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个世界上和传统势力唱反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被定性为价值观有问题被迫害的人也是多了去了。被批斗被侮辱被毒打的老舍;因为同性恋问题,被迫害而自杀的图灵;因为不同意教会观点被监禁8年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信仰最终被烧死的布鲁诺,…… 这样的事情已经够多了,新的时代里不应该再发生这样的事了,无论大小。

考核价值观最大的问题就是非常容易的上纲上线,也非常容易的被制造政治斗争,也非常容易的扼杀各种不同思想,老实说,这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洗脑的手段——通过对人制造一种紧张或恐惧而达到控制思想的目的。

 

对公司和管理者想说的话

下面我来谈谈绩效考核我的一些观点。在谈这个观点前,你可以移步看一下这篇新闻报道——《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而近年来,“放弃绩效考核”的斗争已经从科技企业中的Adobe、戴尔、微软、亚马逊,席卷到德勤、埃森哲、普华永道等咨询服务类企业。甚至通用电气(GE)——曾经的绩效管理的鼻祖,也宣布抛弃正式的年度绩效考核。在刚过去的2016年,腾讯的张小龙对微信事业群发出“警惕KPI”的呼声;李彦宏在内部信中将百度的掉队归咎于“从管理层到员工对短期KPI的追逐”;雷军干脆宣布小米“继续坚持‘去KPI’的战略,放下包袱,解掉绳索,开开心心地做事。”;王石也在个人微博中感慨:“绩效主义像企业的脓包”。

绩效考核在本质上就是像学校教育以分数论英雄,而忽略员工的成长和素质教育是一个道理。当学生和老师只关注考试分数时,而只有考试分数来评价老师和学生的优良中差时,老师和学生就会开始使用一些非常形式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死记硬被,记套路,题海战术…… 而学习的能力的考评彻底地沦为了一种形式主义。反而,分数考的越高,脑子越死。(注:美国现行教育是不允许通过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老师的能力的)

近几年来,一些大公司开始使用 OKR – Objectives, Key Result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好些公司用OKR,本质上还是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因为OKR里面有一个Key Result,用来衡量 Objectives 的结果指标。于是,使用者习惯性的设置上了KPI。我个人认为 OKR 有三个非常大的特性:0)由员工提出,1)以目标为导向。2)全员共享。

举个例子,OKR可能会是制定成下面这个样子的:

Objectives:增强用户体验,

Key Results:

1)用户操作步骤减少20%以上,

2)客服减少40%以上工单,

3)用户99.9%的系统操作的响应时间为100ms以下

然后,把这个目标分解给产品、用户体验、技术团队,形成子的Objectives并关连上相应的父级的Key Result,比如,产品部门定义的Objectives:1)优化注册流程,减少2个步骤,2)优化红包算法,让用户更容易理解,3)提高商品质量,减少用户投诉。后端技术团队定义的Objectives: 1)定义SLA以及相关监控指标,2)自动化运维,减少故障恢复时间,3)提高性能,吞吐量在xxxqps下的99.9%的响应时间为xxms ……

这个Objective会从公司最高层一直分解到一线员工,信息完全透明,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所有人被分解到目标,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样的目标而奋头,而每个人也可以质疑,改进,建议调整最高层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是领到的是被层层消化过的变味的二手,三手甚至四五手的信息。

而 KPI 最大的问题就是用 OKR 里的 Key Results 拿来当目标,从而导致员工只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理解目标,工作也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应付!

松下公司早在1933年,就召集168名员工,把松下未来250年的远景规划目标公布于众,从1956年开始,就定期宣布并解读自身的“五年计划”,帮助每位员工的目光从眼前的短期利益移开,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也促进了松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然而,今时不同往昔,随着产品周期的不断缩减、竞争对手的持续涌入、高新技术的频频迭代,企业的战略的变化与调整变得更加频繁,朝令夕改的经营策略已经成为兵家常态。 在这一过程中,有多少员工了解调整之后的战略呢?员工的绩效指标又根据战略调整多少次了呢?

KPI本身是一种被动的、后置的考察,在工作完成之后考察员工的行为是否符合标准。因此,员工对于公司的目标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KPI,因为这才是自己的最大的利益,为了达到KPI,有的员工开始不思考,并使用一些简单粗暴的玩法,其实这样既害了公司,也害了自己。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因为强大的 KPI 而抛在了脑后。

当然,KPI 绩效考核一般来说,不一定会毁掉公司的,相反,对于喜欢使用蛮力的劳动密集型的公司来说,可能还有所帮助,然而,KPI毁掉的一定是团队的文化和团队的挑战精神,以及创新和对事业的热情,甚至会让其中的人失去应有的正常的判断力(分不清充分和必要条件,分不清很多事的因果关系)。

 

对职场人想说的话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如何面对公司给自己的绩效考核呢?如何面对他们的绩效考核呢?

还是用学校考试分数来做对比,如果说,用考试分数论英雄,一个人考高分就是绩效上的人才,考不及格的人就是人渣,这对吗?当然不是。也许仅于对于考试来说可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是对于整个人生来说,考试成绩和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的的成就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因果关系。面对现实的社会,最终很多成绩好的人为成绩差的人工作的例子也有很多很多了。

我想说什么?我想说的是——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公司给你打的分数,因为那并不代表你的整个人生。但是,你要用一颗非常严肃的心来面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因为这才是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换句话说,如果要给一个人打绩效分,那不是由一个公司在一个短期的时间时打出来,而是由这个人在一个长期的时间里所能达到的成就得出来的。

就像WhatsApp的联合创始人Brian Acton 在 2009年时面试Facebook时没有面试通过,然而在 5 年以后,他把自己创办的公司以190亿美元卖给了FaceBook。阿里巴巴的马云不也一样吗?找工作各种被拒,开办的第一个公司成绩也不好,20年前,一堆人都说马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然而,后面呢?反过来说,也很多职业经理人在公司里绩效非常好,然后到了创业公司却搞得非常的糟糕,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就像动物一样,有的动物适合在水里生活,有的动物适合在陆地上,鱼在陆地上是无法生存的,你让老虎去完成游泳的工作,你让鱼去完成鸟类的工作,你能考核到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才是最关键的!与其去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如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

所以,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绩效考核并不代表什么,而那些妄图用绩效考核去否定一个人的做法,或多或少就是“法西斯”或“红卫兵”的玩法

好了!让我们不要再说绩效考核了,让我们回到,真正让自己提高,让自己成长,让自己的强的话题上来吧。这里,我需要转引一篇文章《Do the Right Thing, Wait to get fired》,文中提到《 Team Geek》这本书中的一句话

做正确的事情,等着被开除。

谷歌新员工(我们称做“Nooglers”)经常会问我是如何让自己做事这么高效的。我半开玩笑的告诉他们这很简单:我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为谷歌,为世界,然后回到座位上,等着被开除。如果没有被开除,那我就是做了正确的事情——为所有人。如果被开除了,那选错了老板。总之,两方面,我都是赢。这是我的职业发展策略。

注明一下,“做正确的事,等着被开除”并不是一句鸡汤,而是让你变强大的话。因为强者自强,只有强者才能追求真理,而不是委曲求全。

嗯,考试分数不是关键,别人对你的评价也不是关键,自己有没有成长有没有提高有没有上一个台阶才是关键。KPI不是关键,OKR也不是关键,有没有在做正确的事,这才是关键!不是这样吗?

其它

我大学四年级时,觉得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当时想干点以后再以没有机会干的事。想来想去,就是上学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不及格过,于是我任性了一把,挂了一个科,去补考了一下。挂科的时候也收到一些同学的笑话,还有老师的批评,不过,这让我感觉我的学校经历更完整了。因为,这让我在22岁的时候,就经历并大概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从98年工作到2013年来,就像一个好学生一样,我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工作绩效问题,反正还经常在工作中成为标杠型的人,然并卵,只有自己成长才是最真实的感觉。“做正确的事,等着被开除”,这可能是我迄今为止在职场里做的最疯狂也是最正确的事了。因为,这让我有更多的经历,让我从正确的事中得到提高,也让我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也让我找到了更具挑战的事,更让我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

最后,我知道一定会有人来怼我,所以,最后我还想留段话,留给那些还是想通过绩效来否定人的人。

如果你对我的绩效或技术能力有怀疑,没问题,那么希望你能做到下述我已做到的事,再来喷我,谢谢!

在你40岁,在父亲病重,孩子上学问题、房贷并未还清、你是全家唯一收入来源之类的中年危机的情况下,辞去你现在的工作,不加入任何一家公司,不用自己的任何一分钱积蓄,不要任何人的投资和帮助。只通过自己的技术能力,为别人解决相应的技术难题(不做任何无技术含量的外包项目),来生存养家,并除了能照顾好自己的家人没有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之外,还能再养活3个每人年薪36万元的工程师

请问这样的绩效能打个几分呢?呵呵。

当然,不管怎么说,我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不足,我还要继续努力。所以,我挑了一条对我来说最难走的路,作死创业……

(全文完)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宝酷 – sou-ip ,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好烂啊有点差凑合看看还不错很精彩 (161 人打了分,平均分: 4.59 )
Loading...

我看绩效考核》的相关评论

  1. 对于创造型公司,绩效考核的确是有百害无一利。但是还有很多传统软件开发行业,公司面对的是一堆需求需要代码实现,需求也没太大技术难度。对于这类情况,不通过绩效,如何完成既定任务?

  2. 脱离事物的背景来说道理,很容易片面和自我蒙蔽。你能把你做到的这些事当成骄傲来表述,对人生和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心智成熟程度相对你的年龄还有些差距。相信你的技术能力应该还是不错的,至于其它方面的认知能力。。。,建议尽量避免误导他人吧。
    一时手痒,评论几句,如有不爽,还望见谅,不管怎么说,还是祝你好运。

    1. 这篇文章不做评论,不知道您是否有自己发声地方,如果方便抛个链接来^_&,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2. 如果有什么不同观点,大可直说,一起讨论,没有人永远是正确的,切不说这篇文章怎样,但是我相信耗叔写这么多东西,给别人带来的帮助远远超过他误导别人的情况,如果都像你说的,每个人都担心误导别人,担心犯错,那不是少了很多交流。

  3. 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公司给你打的分数,因为那并不代表你的整个人生。但是,你要用一颗非常严肃的心来面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和成长,因为这才是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4. 因为挂科太多被学校开除的同学,并不见得这些人在社会上就无活生活下去。
    —–能否改成无法生活下去

    1. 我一大学同学,上一届挂科太多留级下来的,对没错,大学留级下来的。到我们这届仍然挂科无数(毕业估计学位证都没拿到)。然而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精神信仰。到目前毕业近10年了,全班全专业估计只有他做的是专业本行,而且做的很成功。有次我调侃道“也许有天学校会请你回去做顾问的,嘿嘿”

  5. 最近在看Elon Musk的自传, 最后的”做正确的事情,等着被开除。”感受颇深. Elon Musk从小就知道对自己发展没太大帮助的课程, 只要达标就好. 在职场的时间不多, 头一年确实是被老板喷的不像样, KPI打分也不高, 非常没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 后来跳槽到一家创业公司, 虽然给钱没有那么多, 但是每天都很开心, 没有KPI, 只有每个季度的OKR进行评估. 即使OKR没有达到当初的设定, 也不会被认为不合格. 珍惜当下吧.

  6. 1.没有出绩效考核前,开发时加班、测试时加班,加班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的事情没做完,只是为了保证项目上线。开始时加班,陪的是其他同事、部门开发遇到问题,帮忙解惑答疑;测试时加班,多数时测试案例口径和开发不一致,处理问题帮忙查日志,协调其它系统人员排查。真心一个累。
    2.出了绩效考核后,为了不被考核打差,就是没事都要在公司待到21点。好像这就成了公司不成文的规定
    3.第一次考核结果出来,才明白,考核就是员工在领导心里排位。对方带了一堆人过来,要给我们这些外部人员打个好的考核是不可能的。
    现在终于因为考核部门要劝退我了,给我三个月时间过渡(三个月不用做事间接抵消赔偿)。

    说点自己的建议吧
    1.入职前如果公司没有考核,后继开启考核,如果自己不是领导带过来的,就早点找下家
    2.入职已有考核的公司,基本工资聊好,太多比例放到年终奖就是一个坑,指不定考核机制是个什么鬼
    3. 积极努力工作,不代表领导会认可你的付出,任何时候不要停止学习的步伐。深厚的专业知识才是立身的根本,不会因为年龄而有影响

    1. 最近被一句话洗脑了,“你不懂我的苦,又何必劝我大度”。键盘喷子太多,键盘喷子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判别人”。
      很认可博主和无风所说的。
      无风这句很精辟,“积极努力工作,不代表领导会认可你的付出,任何时候不要停止学习的步伐。深厚的专业知识才是立身的根本,不会因为年龄而有影响”
      是呀,只有自身的强大,才能杜绝“帕金森”的产生。
      不断学习,不服就干!!!

  7. 郑渊洁的那个例子,主人公是他的儿子郑亚旗,这个故事我碰巧看过,他的儿子正因此事才辍学在家自学的~

    感谢分享!

  8. 郑渊洁的那个故事实际上发生在他的儿子郑亚旗身上,郑渊洁也是因此让郑亚旗辍学在家自学。我碰巧小的时候度过这段轶事~

    另外感谢分享!

  9. 我新入职的一家上市公司,进去还不到一个月绩效就给我C,理由是“进公司时间太短,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不管怎样我觉得超级冤

  10. 作者曾经在阿里呆过,相信也是leader,对于阿里的绩效考核如何看待?包括对于阿里的绩效考核标准,包括工作结果和价值观,还有老员工的问题如何看待?

  11. 感觉从某一些方面来说你说的都挺好,但是我自己想了想,有些成功 是没办法复制的,比如说你的成功,哈哈

  12. 您好,左耳大神。我是一名刚工作一年的应届生,看了您的文章感触颇多。我接触Java这门语言三年了,Javaweb技术栈从ssh到ssm,再到springboot,最后到springcloud……会跟着视频敲一些大型的项目,学习redis/mq等中间件的使用。但是毕业后工作主要被分到了前端小组,基于Vue的组件化开发,特别痛苦。所以一年之期想跳槽,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这么多年我学会了什么?基于各种技术的CRUD?学习技术的能力?对编程的熟练?我可能一直没有想过计算机从底层,到上层,整个过程。整个计算机最复杂的可能也在底层。技术一直在迭代,不变的是采用什么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Java作为生态环境最强大的语言,可以作为高并发,高可用的解决方法。我想通过学习java成为一名架构师,从精通Java开始,然后再到各种开源中间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13. 这些观点真的很赞,可惜很多公司的管理者不这么想,我们单位的某些产品经理上头有人就开始天天折腾一些说是考核某些KPI的产品,什么打卡时间,工单数量,面试次数,这都是扯淡。根本不能说明工作质量到底是高还是低。

  14. 说出来,写出来,就是互相交流的。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和事,肯定有不同的情况,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15. 当绩效高和绩效低对年终奖的影响巨大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对差的绩效,这就不是关于自我认识的问题了,而是实实在在钱的问题,试问我们提高自己的能力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人是想将来多挣钱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